福冈县的朝仓市最近因为一则关于”大批中国人迁入”的消息意外成为全国热议的焦点。事件的起因,是一家由中国资本背景的企业计划在当地建造面向外国人的公寓楼。项目规划包含两栋14层高的住宅,占地约1万8000平方米,预计容纳290户居民。然而,真正引发波澜的,是在项目说明会上开发商透露的住户构成:约八成是外国人,其中中国大陆居民占四成,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占四成,其余为韩国和日本住户。更令当地居民感到不安的是,开发商还提及未来可能扩建至6栋楼,总居住人数或超过2000人。
对于一个人口不足十万、被田园与群山环绕的小城来说,这样的变化无疑令人措手不及。说明会后,当地居民的忧虑迅速浮出水面:语言不通如何应对日常沟通?治安会不会受到影响?不少居民直言不愿接受这样的变化,担忧自己的生活环境将彻底改变。
随后,事件在网络空间迅速发酵。有人散播”将有2万中国人迁入”“知事已批准项目”等不实信息,导致福冈县政府不得不于9月22日紧急召开记者会澄清,强调并未收到任何正式开发申请,所谓”批准”更是无稽之谈。一场原本属于地方性质的房地产项目,就这样被推上了”移民争议”的舆论浪尖。
类似的现象并非孤例。今年8月,横滨市举办的非洲开发会议上,JICA提出的”故乡城市”计划也引发轩然大波。尽管该计划仅旨在促进日本地方城市与非洲国家间的文化交流,却被曲解为”大规模接收非洲移民”,导致相关地方政府电话被打爆,日常工作受到严重干扰。
这些争议背后,折射出日本社会在移民问题上的深层矛盾。一方面,随着在日外国人数量突破370万,外国劳动力与居民已成为支撑日本社会运行的重要力量;另一方面,不少地方民众仍对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感到不安,尤其在人口结构相对单一的地方城镇,文化差异与信息不对称更容易催生排斥心理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民间的不安情绪常被不实信息放大,甚至被部分政治势力利用,将移民议题工具化。从朝仓到横滨,从”中国移民”到”非洲移居”,类似的争议不断重演,显示出日本社会在开放与保守之间的摇摆。
朝仓市的公寓项目目前仍处于传闻阶段,福冈县政府表示后续若有正式申请,将广泛征求意见再作决策。但无论该项目最终是否落地,这场风波已清晰映照出日本社会当前面临的现实:在少子高龄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,是否接纳移民、如何构建多元共生的社会,已成为一道无法回避的必答题。